帮助孩子保持井然有序:方便使用的儿童桌面便签,培养良好的习惯 (帮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_热门资讯_【搜客吧】_激活码商城_营销软件商城_微商软件

【同步智客】

同步智客

【代理加盟】

代理加盟

【综合商城】

软件商城

【微商必备】

微商必备

【营销必备】

营销必备

【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

【代理项目落地训练营】

项目落地训练营

帮助孩子保持井然有序:方便使用的儿童桌面便签,培养良好的习惯 (帮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suetone 2024-05-02 3浏览 0评论

保持井然有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减少压力,培养责任感。桌面便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提升心理健康。

桌面便签的好处

  • 提高注意力:桌面便签可以提醒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或重要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保持专注。
  • 减少压力:写下待办事项可以帮助孩子感到更有条理和控制感,从而缓解压力。
  • 培养责任感:当孩子对自己的桌面便签负责时,他们就会培养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 提高学习成绩:桌面便签可以帮助孩子整理笔记,跟踪作业,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 改善心理健康: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可以创造一个平静和无压力的空间,从而改善孩子的心理健康。

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桌面便签

在为孩子选择桌面便签时,请考虑以下因素:
  • 尺寸:选择适合孩子书桌或学习空间大小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4篇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1

一、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5个主要标志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

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

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

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二、儿童心理健康知识

1.减少儿童的心理负担。

父母们望子成才心切,期望值太高,因而对孩子的要求不切实际,有的家长偏面理解早期教育,忽视儿童特别是保幼儿童的心理卫生特点,进行知识灌输;有的家长往往只盯住孩子的考分,非要孩子考满100分,这样,孩子的神经整天绷的紧紧的,丝毫不得松弛,致使他们中的有些人得了一种“学校恐怖”的神经官能症,拒绝上学。有的孩子在低年级时活泼、开朗、大方,但越到高年级性格越怪异。这反映了学校生活也存在不少弊端,所以,要解除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首先要解除家长的心理负担。

2.要有一个宽松、和谐、安静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文化生活中,应当有充足的健康的精神食粮,例如,足够的书籍等等;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上,反对粗暴专制、实行民主平等;在对待子女的兴趣爱好方面,家长应当顺其天性,自然发展,而不应当以大人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扩大孩子的生活圈,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

孩子孤僻不合群、自私等不良心理的形成,往往与他们的生活圈狭窄有关系。前几年,美国儿童中有一种“大楼病”,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儿童们放学后独居一室,缺少正常的交往,因而产生孤僻、恐惧等心理,甚至影响智力的正常发展。儿童心理健康十二忌。

第一,忌娇惯溺爱。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而不要反复要求孩子更换活动内容。

第九,忌缺乏适应能力。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三、肥胖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肥胖对儿童心理造成的损害,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的损害不像身体上的损害那样容易被发现,但对儿童性格、气质、个性,以及日后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肥胖造成的心理损害,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低、自卑感明显、缺乏自信心、压抑、伙伴关系不良、焦虑情绪较多、有孤独感等。

肥胖儿童常常为穿不上漂亮合身的衣服而苦恼,因肥胖影响体育而对升学忧心忡忡。有的孩子甚至认为,自己的体形难以被同学接受而对上学失去兴趣。有的肥胖儿童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向他请教的同学却寥寥无几。因为胖而被同伴取侮辱性的外号,在肥胖儿童中也十分普遍。胖孩子性格内向者居多,有事情不愿意和家长或同学说,而喜欢藏在心理,他们和陌生人交往时往往胆怯,不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许多社会因素,如就业时受歧视,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经济收入,因肥胖而受影响等,也不同程度地使肥胖儿童产生心理压力。此外,家长的训斥、担忧、焦虑,也是胖孩子产生心理负担的原因之一。

肥胖儿童存在着许多有别于正常体重儿童的行为特征,这些行为对肥胖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肥胖不仅损害了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儿童的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在治疗肥胖时,应将心理治疗纳入其中,矫正与肥胖有关的不良行为,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模式,从根本上治疗肥胖,使肥胖儿童的身心恢复正常。

四、儿童心理健康有哪些禁忌

第一、忌忧郁沉默

在生活中,父母要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切勿郁郁寡欢。

第二、忌缺乏适应能力

父母要训练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他们的发展才有益处。

第三、忌讽刺

父母以为对孩子讽刺挖苦,能“激发”他上进,没想到最终适得其反。

第四、忌无控制力

在生活中,父母要训练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一些他们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第五、忌放任

父母对孩子不加任何地引导和教育,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放任其自由,不尽家长的责任,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第六、忌哄骗

有些父母经常会为了一时的安宁,而不惜编造谎言来欺骗孩子,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生活中,孩子很容易就效仿了父母,最终养成了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七、忌袒护纵容

当孩子在大众面前做错事时,父母明知这样是不对的,却还要以种种不是理由的理由来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定会使孩子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游戏和运动,专心地完成每一件事,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有始有终,不要反复地更换孩子的活动内容。

第九、忌打骂体罚

很多家长都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如果不能以理服人,只是一味地打骂、体罚,结果只会导致起不到任何的教育的目的,反而严重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产生情感对立。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年龄趋于低龄化,其实这主要是儿童心理不健康造成的,你们知道哪些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呢?儿童心理辅导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多的,家长们平时要注意给儿童做好教育!

儿童心理健康十项注意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儿童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1、放松训练,以便随时保持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

2、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通过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

3、合理情绪疗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4、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恐惧症。

5、冲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

6、厌恶疗法。常用于戒烟、戒酒、戒除网瘾,治疗强迫症等。

7、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来改变不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多动: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2、焦虑: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常年情绪低落: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4、恐怖和失眠: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5、过度怕羞: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6、攻击: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7、语言表达较差:据专家所作的统计,高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

8、恶劣的人际关系: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结语: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年龄不是过于成熟的孩子来说,大家平时要多多了解这些儿童心理健康常识,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3

儿童心理健康小知识

人的心理活动是从婴幼儿时期就产生了,这个时期是孩子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思维活动的萌芽期,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较好的科学的心理健康的指导,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那么就因该从婴幼儿时期做起,这一点就要依赖母亲。那么怎样在婴幼儿时期做好心理健康保健工作呢?

告别遗尿症

5岁以后的孩子还常常不能自立地排尿,称之为遗尿症。精神因素是幼儿出现遗尿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应消除引起孩子情绪紧张的各种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排尿训练。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克服不俍习惯的信心,不要对孩子横加指责,造成自卑心理。

消除口吃

矫正口吃的办法需要家长注意两点。首先,不要过分地注意或议论孩子的口吃,更不要模仿、嘲笑或严厉地强迫他矫正,尽量减少和消除引起孩子精神紧张的因素。另外,家长可耐心地采取一些具体的言语矫正法来帮助孩子,如设计特种练习,分散孩子害怕口吃的注意力等等。

戒掉吮指癖

对待有吮指癖的孩子不能用吓唬、在手指上涂药水等强制方法,这些方法会使孩子产生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家长应采取更为关爱孩子的方法,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给他讲道理,加以引导;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用他喜爱的事物来分散他的注意力,逐步帮助其改掉吮手指的不俍习惯。

纠正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需要接受正规治疗,如药物治疗、包含治疗、行为治疗等。行为治疗被认为效果较好,主要是通过纠正儿童偏常行为,培养儿童俍好行为,增进其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方法。行为治疗主要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来改善患儿的注意力,克服分心,并通过合适的训练程序,减少患儿的过多活动和不俍行为。

儿童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 ,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4

一、认识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了解了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临床调查结果,那一个个数字背后就是一个个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我们每一名幼教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因为这项工作直接牵扯到孩子一生的身心发展,更决定着我们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水平。

二、解了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准确洞悉了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性格和情绪障碍、行为障碍,性格和情绪障碍又分为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强迫症以及孤独症,行为障碍又分为注意力障碍(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以前对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学习之后,清晰地进行了区分,为以后准确进行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还明晰了遗传、脑损伤及环境是形成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为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进行儿童心理问题原因探究指明了方向,避免了多走弯路。

三、基本掌握了进行心理问题的干预技术

了解了面向全体幼儿的养成性教育模式及面向有心理问题幼儿的`补偿性辅导模式。基本掌握了行为疗法及绘画疗法的干预技术。

四、初步形成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思路

学习了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干预,将通过复习归纳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儿童心理问题的知识体系空间,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使每一名教师都能掌握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二要结合教学计划与幼儿年龄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三要园长、教师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与家长及时沟通,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四要鼓励教师写教育个案,进一步丰富拓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原则

被爱与价值感。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新的学习经验。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形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

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禁忌

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孩子成长的依恋期。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长期与父母隔离已造成无数悲剧??这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孩子杀人、自杀的根本原因!相当多数乃至绝大多数的人生悲剧背后,都有一个不正常的家庭背景??人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基本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家庭影响。如果家长能够了解:人在幼年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所需要的是对父母的依赖,对所熟悉环境和好朋友的的依

第二、家长要懂得孩子的内心需求。

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应认真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

第三、宽容与约束都重要。

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第四、要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从小就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如何培养小朋友养成好习惯?

1.提高认识,激发动机,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认同和信心。 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好习惯很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国际奥委会中国事务首席顾问李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现在的成就源于在清华时养成的好习惯。 李红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留学于美国并获得哈佛大学MBA学位。 2003年受聘于国际奥委会,任国际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成为进入国际奥委会高级行政管理层的第一位中国人。 清华一直坚持着对体育运动的推崇,每天下午四点钟喇叭都会广播——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每个清华人都会出去锻炼身体。 李红也不例外,每天下午4 点,肯定会出现在清华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步,直到今天仍坚持锻炼的习惯。 在采访时,她曾说,“体育锻炼让人拥有意志力,意志力不是坐那儿想出来的,对于我来说参加比赛,比如在跑步中,身体到达极限下脑子里那个声音告诉我再坚持一下,这个声音就是人生最宝贵的动力支持,你遇到重大打击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你脑子里面想起来还是这个声音。 有人说体育上娇气的女孩在工作中可能也有点娇气的表现,对我来说,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第一反应,跟我在运动场上的第一反应都是一样的。 ”一个好习惯让一个女孩有如此大的成就,一个坏习惯,可能危害更大。 2008年震惊全国的4.28事故,最终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惨剧产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由于铁路工作人员缺少了检查确认的习惯,导致两列火车相撞。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首先大人要提高对好习惯重要意义的认识,要激发孩子培养好习惯的动机,引导孩子对某种习惯产生兴趣、认同和信心。 离开了这一点,再多的工作都起不到作用。 2.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我们一直强调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可是孩子小啊,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习惯,这就需要大人把某个好习惯的具体标准给孩子讲得清清楚楚,或者是给孩子做好示范。 这一点在《弟子规》中体现的非常好。 比如:出必告,反必面。 这句话的直接意思是:孩子在出门的时候,最起码要告诉父母一声,与父母打个招呼;在回来的时候,也要面禀父母,我回来了,让父母知道。 这就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标准。 把行为规范告诉孩子,这是大人的责任,大人要做好。 我有一位朋友孙蒲远,在北京史家小学任教,她做得就非常好。 有一个男孩子上课很调皮,把任课老师惹生气了,下课了全班同学都埋怨他。 这个小男孩很懊恼,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孙蒲远老师。 孙老师做过10多年的小学班主任,经验丰富,是位全国特级老师。 她听完小男孩的话后说:“犯了错误就认错还是好孩子嘛。 那你准备怎么认错呢?”小男孩说:“我去给老师赔礼道歉,再给老师鞠个躬。 ”孙老师说:“鞠躬很好,会让对方知道你很有诚意。 可是你会鞠躬吗?试一下我看看。 ”小男孩直挺挺地点了一下头。 孙老师摇摇头说:“这不是鞠躬,这只是点头嘛,点头道歉缺乏诚意。 ”那个男孩愣住了,因为长这么大,他从来不知道鞠躬与点头有什么区别。 这时,孙老师站起来,给小男孩展示怎么鞠躬:挺胸抬头,双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弯曲90度与地面平行,这才是鞠躬。 然后,男孩子虔诚地练习了多次,去给任课老师认错时,果然就被老师接受了。 儿童培养离不开细节指导,习惯培养要先明确行为规范。 3.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小学五年级时榜样的力量达到最高峰,初二的时候偶像的力量达到最高峰,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嘲笑孩子的偶像。 我们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的第一偶像是明星,因此父母在没有经过一番了解之前不要随意贬低孩子的偶像,最好是父母能根据偶像身上某些好习惯加以引导,让偶像成为榜样。 曾有一母亲来信说孩子喜欢周杰伦。 我们做父母的有时候就不明白了,周杰伦有什么好的?长得很不主流,也听不懂啰里啰嗦唱的到底是什么。 可是当我有一天静下心来去看歌词,当我读到那一首首优美的歌词时,我叹服了,也真的开始对周杰伦刮目相看了,他的歌词那么美、那么深沉,透露出深邃的思考和力量,《蜗牛》中“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坚忍,《龙拳》中“我就是那条龙”的豪迈,有青春,有回忆,有对未来更为强烈的信心与期待,这并非无稽的游戏或玩闹,周杰伦的歌曲充盈着激励人心的能量。 用孩子喜欢的偶像来激励孩子,这难道不是有效的办法吗?在我看来,这甚至说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4.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21天坚持好习惯初步形成,90天可以形成稳定的习惯。 习惯培养是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化的过程,90天的好习惯完全可以内化。 比如让孩子饭前洗手,不洗手就不给吃东西,只要吃东西就必须洗手。 每次吃东西时都问孩子一句“洗手了吗?”,孩子慢慢就会习惯了。 每次吃东西前都会记得要洗手。 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大人的坚持也非常重要。 5.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有的父母对孩子说:“这个假期你要把写字握笔的姿势练好,开学前我要检查。 ”这种要求恐怕不行,孩子经常管不住自己,笼统的要求对他们难以起作用。 因此,父母要把大计划分割成很多个小计划,并不断地与孩子一起总结评估。 比如:父母给孩子做一个评估表,今天做的好奖励一朵小红花,连续一个星期每天都能得到小红花可以换1朵大红花,连续3朵大红花可以获得更高的奖励。 这样,孩子每天都会知道自己进步了,并期待着明天的进步。 应对一些坏习惯也可以这样做。 梓豪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个不好的习惯:写作业拖拖拉拉。 明明是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的功课,他每天都要写三小时以上。 母亲很伤脑筋。 为此,母亲想出了各种办法,从陪写作业到陪读,但梓豪的毛病一直没有改进。 母亲咨询了一位心理学老师,这位老师给她出了个主意。 之后,母亲与梓豪约法三章,如果梓豪写作业时,每小时能减到三次之内的离座次数,就可以允许看电视,否则就禁止看6点钟的动画片(因为6点钟的动画片对梓豪非常有吸引力,是梓豪每天的必修项目)。 结果第一个星期有三天达到标准,三星期以后可以完全做到。 等梓豪能完全做到每个小时离座不超过三次的标准时,再把标准依次提高到两次、一次。 就这样,三个月以后,梓豪终于改掉了写作业拖拉的习惯。 6.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名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家风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道德风貌,是一种稳定的呈现,也可以说家风就是习惯。 举一个例子,为什么江南钱家人才辈出?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穆、钱钟书……因为他们这个家族的精神根基是《钱氏家训》,这是一篇无价的宝典,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 钱氏家族把《钱氏家训》在钱家代代相传,成为人才辈出的不竭动力。 钱家后人了不起,具有现代眼光与胸怀,于1925年把钱年家训做了一次大的修订,在继承古训传统的基础上,把家训改为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部分。 这次修订,既集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融入了鲜明的现代意识。 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提出要培养孩子仁爱、负责、尊重、学习和自理五个好习惯。 这些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些是人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最基本的要求。 培养孩子的这些好习惯,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 也许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一时难以有根本好转,但每个家庭、每个学校,都可以把小环境建设得更好。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重要的外部环境。 学校环境和学校氛围建设好了,孩子的好习惯就更容易建立。 我们各位家长和老师,任重而道远啊!

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教育界现在正大力提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使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习惯、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优良的个性。而家庭作为对儿童发展起着最重要影响的因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因而在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发挥它的作用。但同时很多家长感到自身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与孩子性格的发展

家庭环境尤其是家庭的心理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对儿童的各种心理品质都有影响。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更易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其智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良好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因此,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家庭成员应当是十分和睦的,彼此民主平等、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庭成员能和谐地交流思想,讨论工作和学习,谈论社会新闻、电影、小说之类内容时应该是正面的、健康的。家庭中的重大事情,都能在共同商量的基础上决定,如:购置贵重物品,怎样度过节日,如何为家庭中某一成员准备有意义的生日礼物等等。家庭成员能一起劳动又能互相体谅照顾,大家经常在茶余饭后、节假日一起谈笑、娱乐,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不打人、骂人,不说粗话和脏字。孩子在家庭中是普通的一员,但又是受父母关心、爱护的成员。孩子在童年期需要有父母的爱,爱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对孩子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要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劳动,从小养成不打断长辈的谈话,不干扰成人的工作,允许孩子在应该说话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肯定其合理的部分,对不合理的或暂时不能做到的要求,要坚决纠正或说服,绝不因孩子打滚哭闹就迁就。父母不向孩子随便许愿,一旦向孩子许了愿,就一定要做到,不让孩子感到到失望和不信任成人。

有的父母是想把孩子教育好,但办法简单,态度粗暴,孩子出一点毛病,轻则吹胡子瞪眼,重则吊起来、捆起来打,驱赶出门,平时则对孩子不过问。父母认为好孩子是打出来的。可结果使孩子变成“父母面前是绵羊,离开父母似豺狼。”有的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不是采取正当的教育、批评,而是采取不让吃饭,不许回家,或冷眼相待,歧视嫌弃。结果孩子不但改正不了错误,反而感到家中无温暖,一遇到坏人引诱、教唆,很容易堕入泥坑。体罚不仅摧残肉体,还摧残精神,每打一次,孩子就对挨打的感觉麻木一次,天长日久,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成为一个无动于衷、满不在乎的人,易形成冷漠、残酷的性格。总之,家庭要造成一个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良好环境。父母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朋友”,有的家长出差学习在外,都不忘给孩子写封信,逢孩子生日,还从外地寄来热烈的祝愿。孩子在这种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长大,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有责任感。他们不会撒娇,也不会惧怕父母,性情活泼,喜欢思考,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同情心,肯关心人,有主见、有自制力。这样的环境最能养成孩子的良好性格,也为教育孩子创设了最好的条件。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就生活在这样家庭情感环境之中。

1、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主要指家庭中各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及交往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最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和睦融洽、互敬互爱,这种关系形成的防卫有安全感,情绪反应积极,易于形成开放的个性。与此相反,家庭成员如果关系不好,彼此间充满矛盾、争斗和敌对,则会直接损害儿童的心理健康,使儿童产生无助、孤独、猜疑、退缩、脆弱或攻击、敌对等心理。如有的家庭父母之间经常吵架,使儿童幼小的心灵过早蒙上了生活的阴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这类家庭的儿童在内心深处过多地积淀下了各种消极的东西,使其形成封闭、冷漠、逃避现实、悲观厌世的不良个性。所以,即使仅仅为了孩子,家长也有责任协调好家庭关系,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美的家庭环境。

同时,还应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方式,应更多地选择那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富有情趣的交往方式。每个成员在交往中都应积极主动,家人之间要多交流、多沟通,善于表达对其他成员的关爱。这样不仅促进了儿童心理健康,而且也会使儿童学会任何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2、父母亲的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

许多父母因生活中的波折或工作问题而变得消极,他们看问题往往只看到其不好的一面,在孩子面前或闷声不响,或牢骚满腹,生活中不在有追求,经常打牌、赌博等。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肯定对儿童的健康是不利的。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坚强、上进,家长必须先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态度。

3、父母亲的心理状态。

父母亲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则会直接影响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如有的父母亲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子女往往会有这样的可能:要么畏惧胆小,要么粗暴易怒,甚至两种特征兼而有之。亦有的家长长期苦闷抑郁,在家不愿讲话,更没有笑脸,这当然也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为此,家长也需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善不良个性,保证自己心理的健康。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

许多研究都证实了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子女成就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生活适应、学习行为、各项能力的心理发展是直接影响。

根据中科院王极盛教授的调查,把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四类:

A、过分保护型:过分保护就是父母都代劳了,父母就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质就是溺爱。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与无能。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指点与帮助,智力发展受到限制。

B、过分干涉型:过分干涉型家长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子。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孩子不敢超越父母的认识,局限了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很少有发散性思维,思想被禁锢,没灵气,也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创造力。

C、严厉惩罚型:尽管不普遍,但还是存在。即教育孩子态度生硬,对子女缺乏感情,言语粗鲁、方法简单、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孩子压而不服,嘴上接受,心里不接受,常挖苦责备,甚至打骂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使孩子像父母一样粗鲁、冷酷,没有教养。

D、温暖理解民主式:这类家长能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对孩子在学习上要求不怎么多,但在做人要求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有用的人,不要求孩子考多少分,不施加压力,只要尽力即可。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为此有的家长自己不看电视、少说话,父母对孩子从小到大没有打骂。

家庭父母的价值观、期望值、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密切相关。家庭关系和谐,父母关爱,孩子长期在愉快心理氛围中生活,个性开朗、活泼、聪明、大方能干。相反家庭中缺乏关爱,孩子不被父母按纳,长期在压抑、恐惧中成长,个性往往孤僻、胆小、自卑、冷漠。这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能否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是决定孩子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

三、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非智力能力

人的成就大小或学生成绩的优劣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的强弱;二是学习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个性。心理学上将前者称之为智力因素,将后者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应该把着力点放在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上。

1.动机的激发和控制

人在儿童时期就有各种各样成就动机的出现,到青少年时期,这种动机已经很强烈了,但会带有不少浪漫色彩,常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因此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予以具体指导,使孩子的成就动机建立在切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动机正确且强度适中,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对孩子的动机错误或积极性偏低需要纠正或激发,而对过强的成就动机一定要进行调适。

2.兴趣的催生和引导

有关调查表明,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与家长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相关极大。优等生的家长一方面自己好学,另一方面也支持子女勤学,有的家长尽管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子女学习予以很大关心,同样取得了好的效果;而学业不良学生家长则大多对学习无兴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明确而切合实际,对其好的成绩要予以恰如其分的表扬,对其不理想的成绩要进行正确的归因,以增强孩子的信心。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往往因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个性差异而不同。家长要随时发现孩子的变化趋势,适时采取新措施来培养孩子的兴趣。

3.情绪、情感的培育和调适

家长要满足孩子对爱的需要。如果没有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他将会经常产生孤僻、焦虑、紧张、冷漠等不良情绪,这对其性格的完善十分不利。和孩子沟通情感,聆听他们的要求和愿望,比给他们买昂贵的玩具、衣物更有益。家长应教会孩子爱,首先是学会爱家长,进而产生对祖国、人民、社会、自然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爱。青少年产生了爱,就会产生责任心和义务感。父母应随时随地密切注视孩子的情绪变化,注意调适孩子不良的情绪和情感,要教育孩子懂得谅解和宽容,保持谦虚诚恳的人际态度,扼制虚荣、高傲、妒嫉等不良心理品质。

4.意志的磨炼和强化

意志力宜自早期培养。幼儿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是意志培养的难得良机。如果在此阶段忽视了儿童的意志培养,所造成的损失恐怕日后再花成倍的力气也难以弥补。家长要抓住孩子独立性的萌动期,积极引导孩子体验劳动的愉快和成功的欢乐,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发展独立能力的机会。挫折和失败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人生境遇,要学会做人首先得经得起挫折和磨难。因此,家长不能溺爱和放任孩子,必须给孩子提供一些“苦”的情绪体验,采取适度的责与罚,使青少年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这将对他的终生有利。

5.性格、个性的完善和优化

性格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而责任心、事业心、勤奋、勇敢、独立性、自信心和谦逊、宽厚等性格与成才的关系则尤为密切。气氛民主平等、和睦愉快、乐观向上的家庭是造就孩子优良性格的适宜土壤。父母对孩子的教养要动之以情,对孩子不能过分照顾或强行干涉;父母遇到挫折不要在孩子身上宣泄;家长与孩子要经常平等对话、谈心。孩子完善的性格和个性就来自于这种完美的家庭教育和环境。

总之,家长在维护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的责任。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应该创造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

;

若对本页面资源感兴趣,请点击下方或右方图片,注册登录后

搜索本页相关的【资源名】【软件名】【功能词】或有关的关键词,即可找到您想要的资源

如有其他疑问,请咨询右下角【在线客服】,谢谢支持!

帮助孩子保持井然有序:方便使用的儿童桌面便签,培养良好的习惯 (帮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第1张
发表评论
你上次访问网站的时间为:24-05-17,10:30:24 你第4访问网站的时间为:24-05-17 10:30:26